有人嚷嚷考研难,也有人考上后放弃

分类:教育资讯 时间:2022-09-21 来源:本站 作者:江牧

2022年9月19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关于陆某某等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的公示》


公示显示,32名研究生中,共有15名内地硕士研究生、7名内地博士研究生、4名港澳台地区研究生、6名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



e9a059c9c0d95580d1796ab833f19f59_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公示称:


我校2022级研究生新生(含往年申请保留入学资格今年报到的学生)应于2022年8月28日-29日入学报到。


根据《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法大发[2021]62号)第五条“新生因故不能按期入学的,应当于报到日前以书面形式向所在二级培养单位请假,并附相关证明,二级培养单位应当在报到日期结束之后,按照学校要求将请假学生的情况汇总后向研究生院备案。请假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未请假、请假未获批准或者请假逾期不报到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二级培养单位应当在新生报到结束之后,按学校要求将上述学生名单报送研究生院。”的规定,现将陆某某等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名单公示。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通过电子邮箱提交书面说明并电话联系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14cf8bbee5a27918218d6775bd032880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多所高校曾出现研究生“录而不读”现象




这并非是首次有高校爆出研究生“录而不读”的情况,近年来在我国其他一些高校也屡见不鲜。


早在2019年,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示称,拟取消69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




cfe908c1999efe1db643a9c1341d0868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同样是2019年,苏州大学研究生院就该校68名2019级研究生因未按学校规定办理入学手续发布公告,经学校审议,对他们作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




a598ae8d502e9da44dea5e0a8c23683c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2020年,太原理工大学发布消息称,该校49名研究生逾期两周未履行报到手续,视为放弃入学资格,不予注册教育部电子学籍。




89af5f733d474d140d75356adc6c3b2c_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2021年9月16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告,宣布拟取消38名2021级研究生入学资格。




82cc03818225c287047134f40610a0bf_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录而不读”行为占用名额、资源浪费?




针对这种“录而不读”的情况,有分析认为,这种行为给高校正常的招生秩序带来了困扰,导致一些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带不满人,甚至出现有的导师无学生可带的情况,从而造成高校教育资源浪费。同时,录取后不入学实际就读也会造成招生计划浪费,挤压本可录取的考生。


数据显示,从2015年考研开始,全国报名人数连续8年上涨。研究生招生人数从2011年开始连续11年上涨,当年全国招生总人数仅56万人,2022年已达到117.65万人。


扩招的速度还是比不过报名的增速,据相关报道显示,2021年考研的报录比为3.37:1,2022年考研则扩大至3.8:1。按照最近5年的增长比例,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突破500万是大概率事件。




9f6f811df9b73cd83dae7696a72f4844_640_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一面是考研报名人数持续上涨,报名人数和报录比屡创新高,考研成功上岸变得更难。一面则是有人占有招生计划,录取后又放弃入学资格。两者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


在考研上岸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为何还有这么多学生放弃入学呢?


据报道,多所学校负责招生的老师和教授表示,找到工作、出国留学是学生放弃入学资格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同学被调剂到非全日制,也是原因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郭英剑则指出,“复试名额只限比例不看报考人数,挤压可补录生源”“将无法录取的学生的复试成绩定为不合格,阻碍调剂或补录”等,也是现存的漏洞。


另据法治日报消息,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黄捷表示,“‘录而不读’原因诸多,虽然这种行为可以理解,但这种行为不仅危害到高校的招生秩序,还会造成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对此,有报道指出,爽约影响招生秩序,亟须开出治理良方。此外,也有不少网友建议,建立补录、信息反馈机制。


7eb149dd5c214106607f0ee2f5976ce2_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版权声明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西安中考网 xazgk.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xazgknews@163.com】

标签
二维码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必看
必看
  • 西安市鄠邑区甘亭中心学校荣获西安市“红领巾法学院”示范学校称号
  • 西安市鄠邑区东关小学:规范课外读物 落实“五项管理
  • 周至县广济初中课后服务旗操
  • 西安市鄠邑区东关小学:优化作业“双减”提质
  • 标签
    热榜
    QQ

    微信扫一扫

    WeChat
    Top